建国初期,各省政府还有很多事情等待处理。在国民经济面临极大困难的情况下,党和政府为了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人才,采取了迅速行动,力争在同一年内立项、动工和招生。1954年夏天,广东省决定增设三所由县委、县政府直接领导的省重点高级中学,其中之一便是我手上最近购入的这所备受瞩目的名校:正式成立“广东梅县高级中学筹备委员会”,由梅县县委书记黄清波兼任校长。 筹备委员会一方面选定了梅县东郊乡大墓屻作为校址,立即展开了征地、测绘、设计和施工工作,另一方面选定了梅县古塘乡“远威第”作为临时上课地点,租用附近的民房供师生员工住宿,确保当年筹备、当年招生、当年开学。首届新生共有600人,分成12个教学班,其中梅县占5个班,其余6个分别在兴宁、五华、大埔、丰顺、蕉岭和平远六县招收。首届新生于9月6日报到,由于学校条件简陋,师生们在劳动的同时进行学习,培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,取得了一流的教学质量。 第二年的4月上旬,校舍的第一期基建工程任务基本完成,正式启用,全校师生利用清明农忙假期搬迁至新校园。1957年7月,首届高中毕业生508人参加高考,365人成功考取,升学率达到71.9%,名列中南五省(区)之首。1958年7月,第二届高中毕业生235人参加高考,206人成功考取,升学率为87.7%,及格率位居全省第一,平均分数排名全省第二,我的手上就有这一届的毕业证。 1959年秋季,当代著名文学家、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该校题写了校名:“广东梅县高级中学”。通常来说,解放后的相关毕业证等文书数量众多,价格低廉,除非来自名校或见证了重大历史事件,一般都不具备很高的收藏价值。但我手上的这两张高级中学相关文书,同为一个学生的两件纸制证明,一方面反映了相关历史(第二届毕业生),另一方面由时任县委书记兼职校长,具有书记身份的光环,使其价值大大提升;再者,证书上贴着少年时期的俊秀照片,展现出优秀的容貌,可作为我们客家谦谦学子的杰出代表。正因如此,我毅然购入,丰富了自己的收藏品,无论市场价值如何都置之度外!
wndjj样本网创作《梅县高级中学的毕业证书和奖状,有多少朋友见过?》发布不易,请尊重!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ndjj.com/4384.html